核心價值

好好學挖地 深深挖下去 好讓根群能紮實 ~楊逵1982.10.18 贈言於王淑英董事長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2022台南兒童生活獎助金頒獎活動

育合春基金會第一屆台南兒童生活寫作獎助金已經完成徵選,感謝台南師長與家長協助台南學子勇於投稿分享。

本會訂於 12/10 星期六上午10點於麻豆吉園休閒農場 舉辦頒獎交流活動,敬邀師長與獲獎同學與親友出席,以文會人。頒獎活動將邀請台灣文學家,也是本次寫作評審,張良澤教授與大家見面。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台南生活寫作獎助金延長收件至11/5

 育合春基金會今年度首次在台南舉辦兒童生活寫作獎助金的活動。第一階段收件日期原已於10/15日止。決議延長收件時間至11/5,郵戳日期為記。


目前收到來自十間不同學校的學生作品,看見台南學校特色的教育內容,融合食農生態、科技等的生活,由學生從他們的視角將經驗陳述出來。為此,基金會更期待有廣泛學校的同學參加,透過基金會這個平台讓一般社會大眾看見台南學童與教育的多元與活力。<下載報名表>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台南區兒童生活寫作獎助金活動9/1~10/15

 歡迎七股、北門、將軍、大內、山上、左鎮、東山、後壁、楠西、龍崎、南化、白河、西港,與六甲 5-9年級同學將您生活的觀察、體驗故分享投稿。<  活動簡章下載 >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台灣-沖繩對話VI:從慰靈碑看軍民間的差序格局

5/20台灣-沖繩對話VI:從慰靈碑看軍民間的差序格局
分享人:蔡志杰
筆記分享:袁志君

第六次對話有沖繩的慰靈碑、回溯太平洋戰爭的沖繩陸地戰,與戰爭記憶的影響。這一次的對話出現台灣-日本朋友對戰爭記念的不同認知,雙方創造出一種混亂,但藉此釐清彼此觀點。例如台灣方面提出問題:1. 在沖繩島上的慰靈碑,同時慰藉日本軍人(殖民者軍隊)與無辜死亡的沖繩人(被殖民者)靈魂,有無可能是對當地沖繩人的集體傷害?2. 以日本軍人為主中心的慰靈碑,是否成為軍國主義的政治工具?3. 以日軍沖繩戰中戰敗自裁首領為高位的慰靈碑「黎明之塔」,底部舊軍事壕溝則是紀念沖繩學生的「沖繩師範健兒之塔」,是否強調日本vs沖繩,領袖vs平民的社會位階與權力的差距?蔡志杰引用資料提到:“戰後,當地人開始收集死難者的駭骨,在摩文仁之丘建立戰歿者墓苑。後來各都道府縣圍著摩文仁之丘建立軍人慰靈碑。在代表每一個縣的紀念碑中,只有2座提到了沖繩當地居民的犧牲。”

日本朋友Hideko就他理解的沖繩朋友想法表示,對於沖繩人蒐集所有人者的埋骨,與其後建立慰靈碑一事未表示是對沖繩的二度傷害,他聽到更多是關於慰靈碑於反戰爭、追求和平的記憶。但對於台灣解讀慰靈碑一事提出的問題,日本朋友認為他們自己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分享者提到現代化殖民國家對於被殖民者的矛盾關係,造成沖繩陸地戰的大量傷亡原因之一。戰爭中,沖繩人被日本統治者視為潛藏的敵人(可能轉向效忠美國的背叛者),當日軍頹勢顯現,沖繩人被強迫地集體自裁,這段歷史與慰安婦議題是日本政治上不能被廣泛討論的禁忌。沖繩平和祈念紀念館中有一個防空洞蠟像的陳列,展示戰爭當下沖繩人在防空洞避難兼之有軍人帶著軍槍次刀看守著,保護同時防備的矛盾關係詮釋沖繩民眾與日本軍人的關係。Hideko提到從友人處得到的另一個觀點是威嚇不讓小孩啼哭而遭致地點暴露;其他關於沖繩戰是政治禁忌一事,Hideko更關心的是日本教育體制逐步淡化戰爭責任,改寫日本戰爭歷史。

2016年,「台灣人日本兵紀念碑」於摩文仁之丘揭碑,分享人挑戰台灣聽眾思考這一個台灣之碑,有兩任台灣總統的題字,碑文同樣無視於沖繩當地人的死難,這是不是一個問題?分享者的問題讓我延伸去思考,紀念死難士兵的原點是什麼?為了和平與反戰?為了慰靈?為了台-日外交關係強化(借由戰爭歷史記憶)?我們可以審視的是戰爭軍人傷亡的社會討論,身體經常被國家用來具象化愛國主義,我們的緬懷甚少透國政府形成訴求國際和平訴求,或組織集體行動幫助其他國家的戰爭受害者;或許這才是一個社會在慰靈中該做的思考。

分享者的提問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或者他的問題也是答案:慰靈碑,紀念各國戰亡士兵與沖繩平民,是世界上最無偏見、最人文主義的戰爭紀念物?! 亦或是成為被政治使用,把平和精神變成美-日軍事同盟的設施?!


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台灣-沖繩對話V 保衛釣魚台運動:1970年代的台灣社會發展與漁民生計

5/6台灣-沖繩對話V
保衛釣魚台運動:1970年代的台灣社會發展與漁民生計
分享人:蔡志杰
筆記分享:袁志君

1871年牡丹社事件(宮古島漁民事件),完成現代化的日本與台灣原住民的戰爭,開啟日本殖民擴張企圖,以遠征軍侵佔”未開化處女地“,1895年日本殖民台灣50年。

第二個關於沖繩對台灣的重要交集是保釣學生運動(1970-1971)。保釣運動是戰後台灣本土化、民主化運動的催生者之一。

釣魚台爭議緣起於1970年美國歸還琉球群島主權給日本時,將釣魚台群島一併劃入沖繩歸還日本的行動。志杰分享兩個角度:知識份子的社會參與角度、漁民生計活動角度。

保釣運動,當前台灣主流認知為有民族主義情懷的傾中反日對抗,被劃歸為統派意識形態的運動。志杰分享保釣學生運動不完全是民族主義情緒,它的社會參與還有直接的其他影響但被忽視,例如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台灣知識份子向上看產生的反獨裁運動,向下看台灣泥土的鄉土文學、民歌、藝術的啟蒙運動。上一次台灣的社會運動轉向鄉土關懷發生在1920年代的新文化運動時期,1970年代的保釣運動又是另一次知識份子嘗試去關心台灣是什麼,台灣人的前途。

從漁民生計活動的角度,1970年以前釣魚台群島是一處傳自由漁場,漁民可以自由上岸登島。1970年日本接手美國的佔領沖繩戰略後,先是有12海浬的禁入區,1995年實施經濟海域200海浬措施禁止台灣漁民靠近捕魚,台灣漁船被扣押的爭議事件發生。2013年台日漁業協議,日本-台灣政府以承認雙方有重疊經濟海域的方式結束對漁民進入漁場的爭議。

保釣運動中台灣-沖繩,表面各自代表一方政權利益,其源頭是冷戰中的熱戰戰略。美國經歷韓戰之後的越戰,台灣與沖繩被劃入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政治戰略,主要保護美國在太平洋活動的利益。一位住在沖繩的女性表達他對戰爭的擔憂,政府經常性的宣傳中國軍事活動,政治討論上企圖用保護台灣為由修改憲法第9條去武與不參與戰爭的國家原則,他詢問台灣與會者對隨時可能的戰爭危機是什麼樣的想法?

幫忙翻譯的飲茶先生分享對已經聽了最少10年以上的軍事危機感到麻木,但同時也有不能做什麼的感受。對台灣民眾是否經常被政府告知戰爭可能性,明旭認為台灣政府很少散播威脅性的消息,更多的政府溝通放在告訴台灣人“美國會協助台灣”,鼓勵台灣人要有信心。與此同時,配合美國的軍事武器銷售合約,台灣每年以大筆預算購買美國建議的武器。飲茶與明旭的觀察點出未曾被公眾討論的現象:台灣獨立不是主角,台灣脫離獨立思維去依賴美國才是當前人民被帶領的方向。

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台灣-沖繩對話IV: 沖繩近代簡史及台灣與沖繩的歷史交會

4/22台灣-沖繩對話IV: 沖繩近代簡史及台灣與沖繩的歷史交會
分享人: 蔡志杰
筆記分享:袁志君

台灣-沖繩對話的前三場由沖繩朋友分享,這四場反向由台灣朋友蔡志杰分享台灣與沖繩在近代史中曾經的交會,請日本與沖繩朋友回應。台灣理解的沖繩近代史第一場活動4/22,預計從1871年牡丹社事件開始,進入日本殖民擴張的下的台灣與沖繩。


[背景]
琉球(1429迄今)或是現代稱為沖繩(1879)的文化圈,以傳統語言文化涵蓋範圍南到八重山列島,北邊奄美群島。八重山群島的與那國島近台灣宜蘭108公里(高雄-嘉義,上原先生家石垣島距離台灣270公里(高雄到苗栗)。琉球是中國明朝給藩屬國的稱呼,沖繩是日本滅琉球國改縣制給的稱呼。琉球王國變成沖繩縣,台灣是琉球變沖繩轉折中的一個要角。

[交會一]
1871年牡丹社事件延伸到1874年日本以復仇為由出兵台灣恆春半島原住民。這個歷史事件不單是報復,同時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次以現代遠征軍隊形式現身世界舞台。日本政府,融合了探險未知與未現代化的文明接觸,與台灣原住民的交戰是初嚐經驗,日後累積決心去佔領未被統治的“處女地”。

- 牧丹社事件受難者(宮古島船民)紀念碑-沖繩那霸護國寺1874
- 牧丹社事件受難者墓(宮古島船民)-屏東車城(日本殖民台灣期建造的沖繩傳統龜甲墓葬)
- 石門古戰場- 1874年(日民治7年)台灣原住民對抗日軍入侵的古戰場
- 1879年日本廢琉球國改制為沖繩縣,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後,1895年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1910年8月22日日本(大日本帝國)基於《日韓合併條約》,將朝鮮(大韓帝國)併入版圖

[交會二]
日本統治台灣期間,台灣與沖繩互有移民定居,台灣移民主要集中於八重山群島,從事農業工作:鳳梨、甘蔗。
- 紀念台灣農夫種植鳳梨與台灣水牛,台灣農業者入植顯頌碑- 石垣島名藏水庫
- 紀錄片:海的彼端(到石垣島種鳳梨的台灣人)、綠色牢籠(西表島的煤礦坑與台灣礦工)
書籍:八重山的台灣人(沖繩作者)

[交會三]
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美軍佔領菲律賓呂宋島之後選擇進攻台灣還是沖繩,最終選擇沖繩。沖繩成為美-日戰爭中唯一有發生地面戰的日本領地。 

[交會四]
照顧災難中琉球死者亡靈。台灣民國期間,228住在台灣的琉球人被害,漂流台灣的無主漁民遺骸。
- 基隆和平島:琉球漁民慰靈碑、社寮外嵨集善堂

[交會五]
1970年美國與日本協議歸還琉球群島給日本,當時一併劃入釣魚台列島移交。台灣、香港,與北民華人留學生圈,青年學生主導發起保衛釣魚台(保釣運動)。

[交會六]
出身沖繩的流行明星,特殊的姓氏:安室奈美惠、仲間由紀惠、滿島光、新垣結衣。

[預告] 
5/6星期五7pm志杰第二次分享主題關於台灣1970年代社會、漁業史,與釣魚台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育合春生活寫作感謝茶會 12/25/2021

 育合春生活寫作感謝茶會(Dec 25,2021)於雲林水林鄉鮮禾屋


育合春基金會的成立取蔡秀琴女士不畏時代艱困的創造精神,創造是一種對生命的照顧。蔡秀琴老師是成立董事王人哲先生、王人毅先生,與王淑英教授的母親,他結婚移居台北前是北港的國小老師,婚後在大稻埕經營小型百貨商店,照顧自己的家庭也同時不忘照顧往來的女性勞動者與兒童,他的子女成立育合春基金會,以自然與平實的人與社會關係為精神來組織關心社區的活動。


12/25/2021育合春在雲林水林鄉以生活寫作茶會致謝雲嘉的師長與社區夥伴,大家從不同角度分享“寫作”為生活的日常。吳金滿老師從一個騎摩托車到城裡買國語日報的閱讀少年轉變為語文教師,鼓勵孩子閱讀與做自然觀察。文學前輩張良澤老師談日記保留了一個時代的生活面貌與氣味:受育合春邀請的新港蔡玉村校長,他於4年多前出版成長於日本殖民時代的記事「少年日記: 蔡玉村」(張良澤編譯);在98歲蔡校長面前,張良澤老師描繪一個既是躲空襲求生存也同時慕少艾的青春少年。張良澤老師說他今年80歲,依然每天寫日記,等待有一天向“未來的我們”發表。盧俊嘉先生分享7年前還是小五的女兒寫他與妻子養豬的工作,他還記得7年前驚訝又感動孩子對生活細緻的觀察,細數小豬長大伴隨父母手腳瘀傷,孩子直述養豬的文字隱隱流洩著對父母的心疼。


閱讀與書寫這兩件事密不可分,茶會中幾篇歷年的作品文字被讀出與聆聽:


...雲林縣位在台灣中部的嘉南平原。有些居民以畜牧業為主,在小溪旁養雞、養鴨:有些居民以農業為主,在田裡種上稻子、蒜頭和西瓜。整個家鄉充滿了雞屎和農藥味...我家以種西瓜為業,在種植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灌溉、施肥,肥料雖然臭臭的,但也因為他們西瓜才會又大又甜...蔡佳龍,明德國小,2014


...每次只要看到爸爸媽媽開蚵時,我總是躍躍欲試,但是爸爸總是說太危險為理由拒絕我。有一天,我趁著爸爸睡覺時,纏著媽媽,千拜託、萬拜託,終於得到了開蚵的機會。...因此我迫不急待的拿蚵殼和蚵ㄑ一ㄤˋ學著媽媽的樣子用力一壓,可是媽媽的蚵仔肥肥嫩嫩,我的蚵仔卻是肚破腸流....經過多次的練習,我已經很會開蚵了!爸爸也一改之前反對的態度,稱讚我是好幫手。現在只要一到假日,我就會幫忙開蚵,雖然會累,但是我還是覺得很開心。 蔡旻臻,金湖國小,2016


兒童寫的是故鄉,但是每個人寫一個土地合起來就是一個地球,一個跟未來世界溝通的聲音。鼓勵兒童觀察與寫作的想法來自2014病故的蔡明殿老師,王淑英董事長與蔡明殿老師規劃了育合春社會關懷的方向;蔡明殿老師是一位環境與人權運動的投入者,他喜歡寫作,隨筆記下對事物的觀察與感受。茶會分享一段蔡明殿老師的文字:


...80歲的老翁坐在木船尾,婆婆戴著中型的藤帽,站在船頭,以長木棍左右推向狹窄渠道的兩岸,引導小船緩緩撥水前行。這是一幅老伴侶永浴愛河的畫面,此情此景,日復一日,相信已經超過六十年。老伴兩人是攜手合作的大地畫家,也是畫中主角。歷經時日,這幅巨作至今還未完成,尚有很多的綠色等待添加,種紅樹林就是在著顏色。...老人歡迎我們未來回去看看自己栽種的樹林,他說蝦子還是會養,是以天然的環境來養,而砍除紅樹林的事是絕不會再做了...蔡明殿,2007


感謝雲嘉地區的師長與社區夥伴,陪伴育合春鼓勵在地學子寫家鄉的故事。兒童寫作獎學金學金從2014進行到2019,最重要的執行者是王淑英董事長與買寶玉,於學期初拜訪學校與舉辦研習傳遞獎助金的精神與評選方法,還有每年12月底設計兒童與家長一起參與的頒獎活動。此外,高雄、台南,與屏東教保工會的夥伴與志工每年齊聚雲嘉支援參與頒獎典禮。六年的執行基金會受益許多,謝謝每一位為這個活動投入的時間與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