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

好好學挖地 深深挖下去 好讓根群能紮實 ~楊逵1982.10.18 贈言於王淑英董事長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台灣-沖繩對話VI:從慰靈碑看軍民間的差序格局

5/20台灣-沖繩對話VI:從慰靈碑看軍民間的差序格局
分享人:蔡志杰
筆記分享:袁志君

第六次對話有沖繩的慰靈碑、回溯太平洋戰爭的沖繩陸地戰,與戰爭記憶的影響。這一次的對話出現台灣-日本朋友對戰爭記念的不同認知,雙方創造出一種混亂,但藉此釐清彼此觀點。例如台灣方面提出問題:1. 在沖繩島上的慰靈碑,同時慰藉日本軍人(殖民者軍隊)與無辜死亡的沖繩人(被殖民者)靈魂,有無可能是對當地沖繩人的集體傷害?2. 以日本軍人為主中心的慰靈碑,是否成為軍國主義的政治工具?3. 以日軍沖繩戰中戰敗自裁首領為高位的慰靈碑「黎明之塔」,底部舊軍事壕溝則是紀念沖繩學生的「沖繩師範健兒之塔」,是否強調日本vs沖繩,領袖vs平民的社會位階與權力的差距?蔡志杰引用資料提到:“戰後,當地人開始收集死難者的駭骨,在摩文仁之丘建立戰歿者墓苑。後來各都道府縣圍著摩文仁之丘建立軍人慰靈碑。在代表每一個縣的紀念碑中,只有2座提到了沖繩當地居民的犧牲。”

日本朋友Hideko就他理解的沖繩朋友想法表示,對於沖繩人蒐集所有人者的埋骨,與其後建立慰靈碑一事未表示是對沖繩的二度傷害,他聽到更多是關於慰靈碑於反戰爭、追求和平的記憶。但對於台灣解讀慰靈碑一事提出的問題,日本朋友認為他們自己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分享者提到現代化殖民國家對於被殖民者的矛盾關係,造成沖繩陸地戰的大量傷亡原因之一。戰爭中,沖繩人被日本統治者視為潛藏的敵人(可能轉向效忠美國的背叛者),當日軍頹勢顯現,沖繩人被強迫地集體自裁,這段歷史與慰安婦議題是日本政治上不能被廣泛討論的禁忌。沖繩平和祈念紀念館中有一個防空洞蠟像的陳列,展示戰爭當下沖繩人在防空洞避難兼之有軍人帶著軍槍次刀看守著,保護同時防備的矛盾關係詮釋沖繩民眾與日本軍人的關係。Hideko提到從友人處得到的另一個觀點是威嚇不讓小孩啼哭而遭致地點暴露;其他關於沖繩戰是政治禁忌一事,Hideko更關心的是日本教育體制逐步淡化戰爭責任,改寫日本戰爭歷史。

2016年,「台灣人日本兵紀念碑」於摩文仁之丘揭碑,分享人挑戰台灣聽眾思考這一個台灣之碑,有兩任台灣總統的題字,碑文同樣無視於沖繩當地人的死難,這是不是一個問題?分享者的問題讓我延伸去思考,紀念死難士兵的原點是什麼?為了和平與反戰?為了慰靈?為了台-日外交關係強化(借由戰爭歷史記憶)?我們可以審視的是戰爭軍人傷亡的社會討論,身體經常被國家用來具象化愛國主義,我們的緬懷甚少透國政府形成訴求國際和平訴求,或組織集體行動幫助其他國家的戰爭受害者;或許這才是一個社會在慰靈中該做的思考。

分享者的提問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或者他的問題也是答案:慰靈碑,紀念各國戰亡士兵與沖繩平民,是世界上最無偏見、最人文主義的戰爭紀念物?! 亦或是成為被政治使用,把平和精神變成美-日軍事同盟的設施?!


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台灣-沖繩對話V 保衛釣魚台運動:1970年代的台灣社會發展與漁民生計

5/6台灣-沖繩對話V
保衛釣魚台運動:1970年代的台灣社會發展與漁民生計
分享人:蔡志杰
筆記分享:袁志君

1871年牡丹社事件(宮古島漁民事件),完成現代化的日本與台灣原住民的戰爭,開啟日本殖民擴張企圖,以遠征軍侵佔”未開化處女地“,1895年日本殖民台灣50年。

第二個關於沖繩對台灣的重要交集是保釣學生運動(1970-1971)。保釣運動是戰後台灣本土化、民主化運動的催生者之一。

釣魚台爭議緣起於1970年美國歸還琉球群島主權給日本時,將釣魚台群島一併劃入沖繩歸還日本的行動。志杰分享兩個角度:知識份子的社會參與角度、漁民生計活動角度。

保釣運動,當前台灣主流認知為有民族主義情懷的傾中反日對抗,被劃歸為統派意識形態的運動。志杰分享保釣學生運動不完全是民族主義情緒,它的社會參與還有直接的其他影響但被忽視,例如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台灣知識份子向上看產生的反獨裁運動,向下看台灣泥土的鄉土文學、民歌、藝術的啟蒙運動。上一次台灣的社會運動轉向鄉土關懷發生在1920年代的新文化運動時期,1970年代的保釣運動又是另一次知識份子嘗試去關心台灣是什麼,台灣人的前途。

從漁民生計活動的角度,1970年以前釣魚台群島是一處傳自由漁場,漁民可以自由上岸登島。1970年日本接手美國的佔領沖繩戰略後,先是有12海浬的禁入區,1995年實施經濟海域200海浬措施禁止台灣漁民靠近捕魚,台灣漁船被扣押的爭議事件發生。2013年台日漁業協議,日本-台灣政府以承認雙方有重疊經濟海域的方式結束對漁民進入漁場的爭議。

保釣運動中台灣-沖繩,表面各自代表一方政權利益,其源頭是冷戰中的熱戰戰略。美國經歷韓戰之後的越戰,台灣與沖繩被劃入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政治戰略,主要保護美國在太平洋活動的利益。一位住在沖繩的女性表達他對戰爭的擔憂,政府經常性的宣傳中國軍事活動,政治討論上企圖用保護台灣為由修改憲法第9條去武與不參與戰爭的國家原則,他詢問台灣與會者對隨時可能的戰爭危機是什麼樣的想法?

幫忙翻譯的飲茶先生分享對已經聽了最少10年以上的軍事危機感到麻木,但同時也有不能做什麼的感受。對台灣民眾是否經常被政府告知戰爭可能性,明旭認為台灣政府很少散播威脅性的消息,更多的政府溝通放在告訴台灣人“美國會協助台灣”,鼓勵台灣人要有信心。與此同時,配合美國的軍事武器銷售合約,台灣每年以大筆預算購買美國建議的武器。飲茶與明旭的觀察點出未曾被公眾討論的現象:台灣獨立不是主角,台灣脫離獨立思維去依賴美國才是當前人民被帶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