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

好好學挖地 深深挖下去 好讓根群能紮實 ~楊逵1982.10.18 贈言於王淑英董事長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文史鄉里牛挑灣

文史鄉里牛挑灣 (10月雙月刊)

    據說牛挑灣這麼美的名字來自於曾經有的一條舊河道,在牛挑灣所在的村莊形成一個像牛軛般的大彎道,現今河道已不復見,但是一處稱為牛挑灣埤的生態大池生機盎然,有水的地方,就有故事,我們跟著牛挑灣文史工作室的寬姐邊看邊聽。

    牛挑灣隸屬於朴子市,位在市郊,相較於朴子市以貿易為主,牛挑灣早期的發展以農-商並行,最有名的是苦瓜與行走的商人。行走,帶動了人與新知的流通,牛挑灣文史工作的寬姐說,嘉義沿海市鎮的第一位西洋宣教士就是牛挑灣人從白河帶來的,牛挑灣長老教會成立於1885年。
像是小鎮,又像是農村,有古早的紅磚與日式風格的小洋房,走在街道上看房子是有趣的,例如,三姑婆的棉被店。因為寬姐預約做農村曲活動的場地,也順便帶我們參觀牛挑灣人的家居。三姑婆家是日式小洋樓的兩層建築,進門處是接待客人與生意的地方,穿過後門連接著傳統灶腳(三姑婆家還是用柴煮飯),一間彈棉被的工作室,我想到家裡有一件阿嬤送給我的厚實小棉被,用傳統手藝慢慢彈壓,才能讓人有擁抱棉被的幸福感受,站在工作室中真心謝謝傳統技法的師傅們。

    離開三姑婆的棉被店,寬姐指著前方一棵被數間房舍擋住的大樹,問我看得出來有什麼特別嗎?“看不出來” 我說 (腦中直接刪掉“樹很高”這種答案),我不想被直性子的寬姐打擊。在說出答案之前,我們先突擊到寬姐父母家裡,喝掉冰箱中的綠豆湯,老人家沒有生氣,自在地跟陌生客人聊巡田的事。

    大樹就在寬姐家附近,被幾處房舍包圍著,走近一看大樹纏繞著一座很大的日式洋房而生長,根莖枝枒的蔓延已經讓人看不懂大樹究竟是破壞了洋房,還是支撐了它。這間與樹共生的洋房叫做濟生醫院,是台灣第一代留洋醫生吳初杯先生所建,少數內外科兼顧的醫院。牛挑灣人口述的小故事,據說以前牛挑灣生病的人,只要聽到馬蹄聲病就會好了一半,吳杯初醫師除了醫院看診之外也需要騎馬到病人家中看病。吳杯初醫生作為吳家第一位西醫之後,家族後輩接連著有10多名成員投入醫療服務,目前這處濟生醫院遺址已經由吳氏家族申請歷史建築,文化觀光局與古蹟修復的專家將共同討論如何修復或維持古蹟樣貌。

    回到牛挑灣入口處的三友學堂,是牛挑灣人重視教育與文史的象徵,三友學堂原是牛挑灣公學校校長宿舍,2014年5月13日公告為歷史建築,日式的建築經過修復後像社區開放已經成為牛挑灣的文化活動中心。

    暑假的牛挑灣文史工作室,忙著在農忙採收時刻號召志工,忙著紀錄庄內人物故事,最近還有黃金人口學堂透過彩繪斗笠的活動串起庄內大人小孩聯誼,好忙又好豐富;寬姐成立牛挑灣牛頭班的口號“鮭魚返鄉,反哺土地”,許多外出遊子透過工作室在網路上發佈的消息進而能夠與故鄉連結;在都市長大,沒有土地概念的我,突然很羨慕有一整座村莊為背景成長的人,非洲的諺語“ 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孩子很珍貴,但孕育人生的村莊也何等重要。

    邀請大家有機會拜訪朴子時,別忘了走一趟牛挑灣。(完)
與樹共生的濟生醫院@牛挑灣

沒有留言: